中原油田:打通成果应用“最后一公里”
近年来,中原油田着力破解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难点,通过举办创新论坛、建立职工创新联盟、建设创新成果孵化基地,积极构建以“让创意变项目,让项目变成果,让成果变效益”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工作链,在中原油田形成了全员参与、人人创新的生动创新局面。
举办“创新论坛”让最基层职工把自己的创意提出来。过去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,创新往往只集中在少数“精英”身上,大多数职工对技术创新存在神秘感甚至畏惧感,不敢创、不会创的问题比较突出。油田发挥基层工会的组织优势,在各基层工会层层征集推送职工技术创新创意,把每名职工群众的好点子、小设计、小创意推出来。中原油田每年春季举办“创客职工·中原论坛”,让创新的“点子”比起来,由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当面锣、对面鼓进行论证、评议,选出最佳创新创意金点子,给予表彰奖励。同时,他们利用此论坛将职工关心的难点问题收集起来,在下一步立项攻关的过程中,有针对性的讨论、解决。
创新工作室联盟,聚智创新。职工的创意立项之后,能否让项目变成成果,是检验创新成效的关键。过去创新工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重复创新、技术力量分散难以创新、专业优势不共享低水平创新的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,中原油田建立“创新工作室联盟”,定期组织召开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会议,开展“难题揭榜立项攻关”活动,为职工技术创新搭建服务平台,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向联合创新转变,以“联盟”的方式聚众创新。
“创新成果孵化基地”,让项目变成果,成果变效益。创新的目的是创造。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2019年,中原油田成立“创新成果孵化基地”,利用专业的加工设备技术力量,加速创新成果到推广产品的有效转变。基地挂牌以来,累计孵化成果96项,加工创新成果3200余件,有效打通了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,在技能操作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目标引领作用。在此期间,中原油田工会等部门主动联合安全、技术、质量等部门共同参与成果试验,制定使用安全标准、技术标准、质量标准,让基地成为成果试验转化的主战场。他们设立“转化基金”,助力创新成果这只“金凤凰”尽快飞出孵化基地、转化到生产中去。(王亚)